“小宇一聽要來找張爺爺,就早早地起床,乖乖地吃飯,一點都不用我操心。小宇吃了您的藥,病情大有改善,今天是來復診的!8月25日上午10時,泉州市中醫院三樓張永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--“朋友的會客廳”,來自惠安的陳女士帶著4歲的兒子小宇(化名)來復診。
診室里小宇乖乖地坐在椅子上,圓乎乎的臉上,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,眼簾忽閃忽閃的,仿佛那兩顆像黑寶石似的大眼珠一轉,鬼點子就來了!斑@一個月小宇長胖了兩三斤,跟我搶玩具時,手臂都有勁了!”陳女士喜極而泣,有對張老妙手回春的謝意,有對兒子康復在望的欣喜。
這已經是小宇第四次來找張老就診。
今年6月初,陳女士第一次帶著小宇走進診室時,說話的聲音顫抖,強強隱忍著哭腔。
小宇到底得了什么?陳女士說,一年半了,她帶著小宇輾轉多地求醫,原本家里的經濟就不寬裕,現在更是雪上加霜。錢花了,但是醫生們也都束手無策。感性的人,容易在家的話題上觸及到軟肋,言語中陳女士作為母親那難以言說的后悔,仿佛只能傾述給張老聽,才能暢快解脫:“小宇是在我和老公一次動手打架后生病的!
2019年正月初七晚,陳女士和老公因為家庭的經濟問題吵了起來,越吵越兇。吵著吵著還當著小宇的面打了起來,打得夫妻倆都受了傷。整個過程坐在床上的小宇看在眼里,害怕得揮舞著雙手,不停地尖叫,但父母兩人還是停不了手。
初八的中午,陳女士在家做飯,透過窗戶,她看到正在跟小朋友玩耍的小宇,他的右手突然抽搐了一下。當時陳女士并不在意。過了一天,也就是初九的白天,小宇的右手和右腳開始抽搐。據陳女士回憶,初九當天小宇就陸續抽搐10多次,有時候2-3秒就清醒過來 ,有時候要好幾分鐘才能緩過神來。當時她一個人在家,睡覺時抱著不停抽搐的小宇,直到兩個人都失去知覺。隨后是漫長的求醫路,但是治療沒有效果,小宇的病情越來越嚴重。嘴巴傾斜到右臉,用右眼脧人。每天抽搐的次數增加到20多次,并從右半身抽搐,發展到右手、右腳沒有力氣,拿不動東西,不能下地走路,夜里盜汗,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換掉20多套被汗水浸濕的睡衣,大人小孩都沒有辦法正常的生活。
聽完陳女士的講述,張老找到癥結所在。小宇之所以頻繁地抽搐、盜汗,發病的原因有可能是在看到父母吵架后,受到驚嚇,引發的氣血和臟腑經絡機能失常的病癥--“小兒躁動癥”。張老決定從健脾入手為小宇調理身體。除了針灸,在開出的中藥方里包含一味鎮驚安神的藥:取適量金或銀,放入煮花茶插電的玻璃器皿中熬煮一個晚上,然后把滾燙的“金銀水”沖入待熬的中藥中,再熬煮約20分鐘,一天兩次讓小宇服用。希望通過扶正驅邪來糾正紊亂的臟腑氣機并調理陰陽氣血,以期恢復小宇臟腑經絡的正常生理功能,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。
那么喝了張老所開的中藥,小宇的身體有什么改變呢?
陳女士說,服藥后情況大有好轉,只要氣候變化不大,小宇晚上盜汗1次,有時換完衣服會抽搐1次,五官都恢復正常了。身高和體重也隨著病情的康復有所增加,可以雙手搬動木頭做的小板凳。
小宇服藥后的變化在張老的意料之中。25日當天張老繼續開中藥方子,藥方仍然包含“金銀煮水”這味中藥,并再一次叮囑陳女士,金或銀的熬煮時間一定要一個晚上,藥效才能較好發揮出來。并希望陳女士在生活上要與老公處好關系,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,再對孩子造成傷害。
“金銀煮水”這一味中藥對小宇的康復起到什么作用?張老說, 中藥之所以能治病,與藥物自身的藥性有關。中藥古代文獻記載,并且科學家已經證實,黃金、白銀與鐵、鋅元素一樣,也是人體需要的微量無素,黃金味辛、苦,性平,入心、肝經,具有祛風安神,鎮驚、破積、消疽、養顏,增壽的功效。根據“金”的這一藥性,科學家們研制并投放市場用于治療鎮驚安神的安宮牛黃丸,該藥丸的配方中有“金”,藥丸的表層就是金泊。而古早人更智慧,在缺醫少藥的年代,閩南地區囝阿受驚,家里的老人會用白銀煮水讓囝阿服下,往往有一定的奇效,F在這味傳統的民間偏方已經很少有人知曉了。
多年來張老一直堅持把“金銀煮水”這味中藥用于小兒的祛風安神,鎮驚的治療。很多孩子在服用后,病癥痊愈。
2008年7月,7歲的男孩聰聰(化名)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張老的診室。那一年聰聰上了小學一年級。別人家的孩子上學家長是忙于輔導課業、接送上學,聰聰的父母卻是帶他四處求醫。原來一入學,老師就反映:聰聰在課堂上堅持不了10分鐘,“手腳總是不聽使喚”,不自覺地舞動;面部表情怪異,除了眨眼睛,說話也是含糊不清,更不愿與別人交流。同學們看到他肢體語言怪異,都很害怕。聰聰的母親也是醫生,可是她對自己孩子的病也是束手無策。多家醫院醫生診斷:聰聰患有自閉癥、智力低下。需要長期進行心理治療、要服用大量的鎮靜劑?墒沁@些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,聰聰的情況越來越糟糕。
張老在仔細為聰聰辨證后,診斷聰聰患的是小兒躁動癥。他從健脾入手,用耳穴貼壓加中藥方兩種治療方式。中藥方里特別注明“金銀煮水”這味藥的用法。在服用中藥2個半月后,聰聰的病癥明顯改善。一節課45分鐘,注意力集中。手腳舞動、眨眼睛等癥狀,也全部治愈。與同學相處越來越融洽。
中醫藥涵蓋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,張老說:與“金銀煮水”這味中藥一樣含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的還有一味中藥叫做“生鐵落”,就是打鐵時掉落地面沒有生銹的鐵屑。在從醫的早期,張老經常把“生鐵落”用于治療祛風安神的病人,幫助他們恢復健康。只是后來鐵鋪作坊慢慢消失,這味中藥也無處找尋了。
張老說: 現在科學技術提高了,醫學發達了,但是中華民族一些傳統的藥方、偏方正在逐漸失傳。如果總是自我放棄和淘汰,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。他有責任把自己在中醫、針灸方面的經驗、心得體會傳承給下一代。他會把“金銀熬水”這味傳統的民間偏方合理的加以應用、提升,有可能在科學技術領域,為群眾的健康做出重要的貢獻。
張老已經把聰聰的病癥整理成典型病例,目前已經收錄“十一五”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“名老中醫臨床經驗、學術思想傳承研究”課題--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(第一輯)針灸推拿分冊。
張永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的青年醫師吳端淦說:“張老專注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,很用心在培養中醫藥人才,為了中醫和針灸的傳承和弘揚,甘為人梯。張老經常說,‘學我者必超我。如果年輕人永遠輸我,一代不如一代,那么中醫藥和針灸這個事業就沒有前途了,我不能讓老祖宗留下的珍寶在我手頭上斷送掉。教會青年醫生,就可以造福更多人’!
中醫望聞問切,見微而知著是中國人最高的哲學境界。嚴謹的態度,工匠的精神,救人的藝術,為人的哲學。在行醫近60年的張老的身上,在名老中醫的身上彰顯了醫患之愛與和諧之美!
文稿:洪亞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