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會出現膝關節疼痛、腫脹,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行走等日常生活,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是為什么。
門診常常聽見這類患者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,比如:
1我又沒有受傷,怎么關節就無緣無故的疼?
2我的關節腫,是不是積液了?
3都說關節積液抽不得,會不會越抽越多?
4不是說腫了應該熱敷嗎,怎么越敷越腫呢?
5消炎不是應該吃抗生素嗎?
6膝關節疼難道不應該帶護膝嗎?
7這個毛病治能斷根嗎?
但很多患者聽到醫生講解后的第一反應并不是恍然大悟,而是用懷疑的眼神看著醫生,然后說出各種途徑流傳的的“理論”,以及民間收羅的五花八門的解決方案,然后質疑醫生為什么說的和這些以前聽到的“理論”不一樣。
這些“民間理論”雖然在專業人士看來十分可笑(在此不列舉了),但是這些理論卻有著很大的受眾;颊邆儾〖眮y投醫,寧可相信左鄰右舍的“忠告”不去醫院進行正規治療,寧可貪便宜去找無照經營的按摩店的“老中醫”做扎針按摩,寧可跟多年的老友相約去公園“一蹲一起兩搖晃”,寧可背著子女偷偷去嘗試小區門口擺著地攤的號稱“包治百病”的膏藥,也不愿意相信有著十多年、甚至二三十年相關專業從業經驗的?漆t生。
所以,我們有必要在這里做一些科普,來說清楚這個病的相關問題。
關于“膝關節骨性關節炎”你所應該知道的
首先,這個病是什么,我不太想用很專業的術語來解釋,其實只用知道一點,這個病是因為膝關節長期磨損所出現的老化,所以你可以說它是疾病,也可以認為它是人衰老的自然過程。
每個人都會出現骨性關節炎,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。就如同生老病死,是自然規律,所以不論是世界頂級運動員、首富、還是總統,都是逃不過的。
嚴重骨性關節炎伴膝關節畸形發生,采用保守治療無法根治。不管你多么有錢或是多么貧窮,也不管你多么漂亮或者多么聰明,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(至少目前的醫學技術是不行的),所以千萬不要相信有些人鼓吹的“祖傳秘方”,或者打打針、吃點藥、貼貼膏藥、針灸推拿什么的能“治斷根”之類的話。
骨性關節炎多發于中老年人,但不是絕對不發生于年輕人。至少我們就見過很年輕的運動員,由于長期高強度高負荷的訓練所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。因此,關節的磨損與老化不止與年齡相關,更多的是你使用關節的方式、頻率和強度。就好像汽車,開得越多,壞的越快。
關于“膝關節骨性關節炎”的治療
雖然,骨性關節炎無法根治,但是可以延緩,治療的方法通?梢苑譃槿齻部分。
第一部分是保守治療,這是對于骨性關節炎的首選治療方法。它包括體重控制、運動的管理、生活習慣的改變等等。對于癥狀性骨性關節炎可以針對性的藥物治療。
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體重控制,由于身體的重量越大,膝關節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,磨損的速度也更快,所以美國骨科醫師學會(AAOS)所發布的最新骨性關節治療指南里推薦:凡是體重指數超過25的,均應該減肥,這也是對關節保護的最直接方法。然而這個體重指數25是一個白種人的標準,由于人種之間的差別,我國發布的中國人的標準是BMI一般不超過24,在此我們以我國自己的標準為主,建議凡是BMI超過24的均應該減輕體重。(體重指數(BMI)=體重(kg)÷身高^2(m),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測算下自己的BMI)
對于運動的管理,AAOS發布的指南里也是“強烈推薦”(最高等級)。它建議對于癥狀性骨性關節炎患者應參與力量訓練、低強度有氧運動、神經肌肉訓練等。因為肌肉狀況的改善有助于減緩關節軟骨的磨損。
以上提到的所有的運動,都建議在最小負重的情況下進行,避免運動加重關節的磨損。比如進行下肢力量訓練的時候,多采用直腿抬高,或在康復帶負荷下進行直腿的訓練,而避免采用下蹲,或者負重下蹲的方式來訓練。有氧運動推薦游泳、或者慢跑,并不建議進行跑步機上的訓練,或者有負荷的功率自行車訓練等。
改變生活習慣,主要是放棄曾經容易損傷關節的生活方式,比如盡量避免反復下蹲運動,或長期下蹲,避免爬山或上下樓梯,避免過度使用膝關節,比如跑馬拉松等等。
對于有疼痛或者關節積液癥狀的骨性關節炎,可以使用非甾體類的抗炎鎮痛藥(如塞來昔布、布洛芬、美洛昔康等),這也是AAOS強烈推薦的。
第二、第三部分又是如何?
敬請期待下周推送~
泉州市中醫院骨傷科運動醫學專業組,常年開展膝關節鏡下游離體摘除,滑膜切除,半月板成形、縫合,前、后交叉韌帶重建,內外側副韌帶修補,后外側復合體重建,前、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性骨折固定,脛骨平臺骨折關節鏡下輔助復位固定。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,肩峰成形,肩關節復發性脫位盂唇修補、岡下肌填塞,肱二頭長頭腱損傷修復,凍結肩松解,岡上肌鈣化灶肌腱炎清理,關節盂骨折復位固定。
醫生簡介
胡斌昌,主治醫師,醫學碩士
泉州市中醫院骨傷科運動醫學專業組
泉州市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秘書
泉州市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
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質疏松分會委員
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分會委員
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進修學習關節鏡技術
擅長膝、肩、踝等關節損傷的關節鏡微創治療